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树冠是孩子的知识技能,那是教师的工作;树干是孩子的身体,那是上帝的工作领域;树根是孩子的心灵,这是父母需要工作的领域。家长需要在孩子的心灵装上六大核心的精神软件。
1.自尊心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2.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树立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3.责任心
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4.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5.学习兴趣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6.良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
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一生成就。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像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地使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可以在 会上正常行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