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常年做软件开发的朋友聊了聊,他们对因数字化转型而开启的这场「代码革命」的感受更为直观,最直接的评价就是「人机交互」感很强,基本上软件开发的全链路流程都可以让自动化工具代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员工。
当然,这并不是说取代人,而是一种更高程度的人机协作——标准化、自动化的跑通软件工程全流程,使软件开发从开发、测试到运维,1人完成成为可能。
这种效率提升很明显。举例而言,最近我观察到一款叫SoFlu的软件机器人,他能够通过人机协同,自动完成软件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测试、运维,帮助开发者实现“一人一项目”。以一个小型开发项目为样本,传统开发模式下,需6人、耗时66小时才能完成包括需求分析、顶层设计、开发、测试、联调上线等全流程,但在使用SoFlu软件机器人后,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只需3个普通程序员、耗时9小时就能完成。
而从实际操作上看,如果基础代码编写工作交由软件机器人完成,程序员自然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上,同时,对一部分非技术主导的企业来说,也适度降低了技术门槛。
在近期举行的SoFlu软件机器人产品发布会上,中国石油的企业内购商城信息化负责人也分享了他们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使用5个SoFlu软件机器人,使原本在传统开发模式下,需要27人耗时300多天才能完成的项目,仅用9人45天就完成了。
整个过程,开发人员省去了代码编写和写代码过程中的规范是否正确等困扰,而更专注从根本上熟知了每个功能的底层逻辑,在平台出现问题和需求提升过程中,可以马上知道问题的原因和可优化的方向。
此外,以SoFlu软件机器人今年上线的前端全自动开发平台来看,该平台客户端可提供可视化的快速开发模式,在拖拽操作同时调用已成型的表单等,一方面运用丰富的页面控件与前端界面快速交互,另一方面达成流程设计和配置节点。
落实在应用中,整个前端自动开发流程无业务场景限制,简化后端接口数据联调,生成前端部署包实现应用项目私有化部署,不基于平台本身运行。
在这个逻辑下,程序员的双手被解放,他们可以跳出基础代码,获得更多时间去思考业务和架构。
内行人爱抠的就是这些门道。根据朋友的说法,在软件开发行业,各类辅助型、半自动化代码平台也是有的。部分平台有前端开发没后端支撑,更别说无代码场景下复杂逻辑的开发了,至于独立部署和软件工程管理能力,也还在进阶的路上。
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兼顾前后端开发、测试、运维的全栈式平台,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另外,当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被SoFlu软件机器人代劳后,不仅是从业者个人,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效能提升,以前文中国石油内容商城为例,实现近30%人效提升。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的,“今天,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软件工程的发展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能停留在一些陈旧的老观念、老规范、老平台上。我国软件界在软件工程方面出现的一些创新,例如“低代码开发平台”、“软件机器人”等等,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