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预防的几种方法

软件缺陷预防,听起来觉得挺高深的,让有些人不敢去实践。也许这些人私下里认为,我们连软件测试都做不好,还能做好软件缺陷预防吗?

其实,软件缺陷预防的方法并没有多高深。常见的方法就是评审、重构、复用以及原因分析。如果能把这几个环节抓好,可以预防很大一部分软件缺陷,使得软件测试也没有那么辛苦。

而且,不管软件测试做得好不好,都不影响你实施软件缺陷预防,做好软件缺陷预防,也会减轻测试的压力。

下面就对这几种常见的缺陷预防方法做下简单的介绍。

  • 评审
  • 评审是很常见的一种验证手段。虽然普通,但它的作用可不小。

    软件缺陷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对需求的定义和理解不正确。而如果你能做好需求评审,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这部分缺陷。

    同样的,设计评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缺陷。

    在软件实现之前,评审是最有效地去除缺陷的手段,而越早去除这些潜在的缺陷,所需的代价也会越小。

    评审是一种缺陷去除手段,在这里说是缺陷预防方法,是站在代码的角度来说的,因为这时代码还没有生成,评审去除的缺陷就像是预防了在代码中生成缺陷。

  • 重构
  • 当开始代码实现之后,程序员会发现随着对业务需求更深入的理解,代码的结构可能会变得不合时宜;或者代码的结构有些臃肿,有了“坏味道”,这时就需要对代码进行重构。

    因为重构是在测试之前,程序员主动地重构,就会预防因为代码变坏而产生更多的缺陷。

  • 复用
  • 软件复用的前提,是已经有了经过验证和确认正确的可复用的构件。如果软件都是由这些构件组成的,那么这些功能模块本身是没有缺陷的,从而就会使集成起来的软件的缺陷也大大降低。

    对于复用来说,困难的是持续不断地推进复用的策略,不断丰富组织的可复用构件库。

  • 原因分析
  • 原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

    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把软件研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出对应的纠正措施,可以使新开发的软件避免出现重复的问题。

    我们应当要求所有新开发的软件在开发之前先去查找同类软件之前发生过的问题,对应的解决措施,在软件设计和实现时,吸取教训,完善设计,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的。

    缺陷预防真是好,少少付出效果高

    不要一直在观望,行动起来就知道

    参考文献: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于波、姜艳,电子工业出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