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秒杀抢不到?原来 络黄牛软件横行!警方三年已打掉11款

阿里巴巴安全部高级专家梁樟表示,目前阿里已形成一套由技术拦截、业务防控、线下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的全链路打击黄牛体系,真正解决黄牛扫货的风险,帮助品牌和商家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维护平台上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黄牛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营商环境

梁樟关注黄牛多年,他认为,所谓黄牛是指不以正常消费为目的,通过大量拍下优惠商品,再加价转卖的行为。如早期倒卖火车票的“黄牛党”。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黄牛软件日益活跃。虽与“人肉”型黄牛形式上不同,但其唯利是图的本质未变。从手机到奶粉,再到卫生纸,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商品,都成为他们“秒杀”的对象。

在梁樟看来,黄牛不仅损害消费者、商家和 络平台的利益,还破坏了正常的商品销售秩序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商家、平台推出优惠商品,本来是给消费者,却都被黄牛抢去,消费者就享受不到了这一实惠。”梁樟说。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原本想通过优惠吸引消费者,聚拢人气,结果可能被普通消费者指责为“虚假促销、骗局”,自身的信誉度、美誉度都相应受损。

黄牛软件遭打击,重回“人肉”抢购

阿里巴巴安全部产品专家砚墨也曾体验过黄牛之痛。

他回忆说,2016年4月,平台推出大量优惠商品,力度非常大。这一优惠也被黄牛软件盯上,导致平台出现系统故障。

砚墨和同事排查时发现,在出故障时,所有的交易流量绝大部分不是实人流量,而是机器流量。正是这些垃圾流量占用了绝大多数通道,让正常的用户几乎下不了单。

据介绍,黄牛软件抢购时,从技术层面来看,多表现为机器异常流量,阿里安全从去年5月在 络层部署的“霸下”产品,能精准识别这些流量,实现毫秒级响应。

拦截后,阿里安全归零实验室还会用技术分析这些异常流量,确定是黄牛软件后,将线索推送公安机关,并协助线下打击。两年来,阿里安全已协助公安机关打掉包括“黑米”、“快抢8”、“神山镇”、“联合抢拍器”等在内的11款黄牛软件。

公开资料显示,针对黄牛问题,司法机关也作出符合新形式需求的判例予以回应。去年11月,三名制作、出售黄牛软件“黑米”的被告人被山西太原迎泽区人民法院判刑,这在全国系首例。此后,又有3地法院作出类似判决。

随着技术防控和线下打击黄牛软件力度的加强,梁樟看到这样两种变化:一方面,黄牛软件开始大规模地向其他 络平台转移;另一方面,靠机器抢购的黄牛又重回原始的“人肉”抢购方式,于是近两年众包抢购的方式开始流行了起来。

“主要是利用一些无业的或待业在家的人群,还有一些兼职大学生,手工去抢购。” 梁樟说。

事实上,有了“霸下”等技术上的防控,并非能完全拦截黄牛,比如“人肉”型的众包抢购。对此,阿里巴巴向商家推出了“反黄牛”软件,这是一款专门防控“人肉”型黄牛的防控系统。

梁樟说,商家只需勾选需要防止黄牛抢单的商品,系统便会针对该商品进行风险识别。目前已有数百个商家选用这一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8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