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中国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作为2018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平行论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发展联盟(筹)具体承办。另外,环球 作为战略媒体参与大会前期筹备与大会宣传。大会主题是“开源引领 标准支撑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此次大会上,中科院软件所薛云志研究员针对《中国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发展白皮书》进行解读。
以下是原文速录:
尊敬的何积丰院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面我代表编写组向大家汇 一下《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法评估规范》
第一个背景,我们所熟悉的很多领域,前面几位领导、专家都提到在数据,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第二个背景,虽然现在应用的背景很多,可以看到在很多场合,这些应用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应用,对深度学习算法比较熟悉,这是一个问题。像左边的这些图非常典型的,我们把一张图和这样一张照片做一个图型的分类器,这是一个理论性的成果,在实际上面也有,在特斯拉,其实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一辆白色的大挂车它转弯的时候入到特斯拉的摄像头里,它就认为那里什么都没有,所以导致了自动驾驶没有采用任何动作,直接撞上去。这些研究成果和实际的应用成果,在现在人工智能自动算法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国际上也好,在AI的战略评估中有很多布局,像类似于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发展战略规划,他提出了7个战略,其中4个都是跟测试和标准有关。在国内的是去年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用了很长的篇幅去提到,在人工智能算法测试平台。
第四个方面,我们在前面的工作中遇到的,我们曾经尝试使用现有的一些系统考核软件测试标准,尝试去做深度学习算法,其实现在的标准和规范没法应用过来,我们也和业界专家分析了很久,发现过去软件主要是程序,我们写出来程序,但是现阶段深度学习算法,因为我们深度学习算法是一个神经 络,程序设计好以后,再把它训练出来,它的行为特征和过去软件行为特征就是不一样,所以说导致现在的这些已有的在可靠性,在质量方面的标准,无论是国内的国际标准基本都没有办法完整的应用到这方面来。
所以在这些背景上,我们尝试去做深度学习算法方面的评估规范,在目前规范当中,主要侧重在做可靠性,当然后续我们也进一步的会把一些信用等等都做好,目前这个规范,先给大家介绍目标,目标主要想把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正确的实施了一个新的功能,同时要确保深度学习算法在它失效的时候,不要引起严重的失效,引起严重的问题,做这个标准的思路是,我们从它的后果来出发,一个算法,从目标所造成的倒推去做,同时也和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来结合起来,和整个深度学习算法开展周期,我们把它分成需求、设计、运行几个阶段去做。
规范使用,这里包含算法的审查和分析,动作都已经包含了,同时我们也在请教各个相关方开发,希望各个相关方在框架之下,那在整个规范的评估体系是这样,我们一共提出了7个应急指标,这些指标共同组成了深度学习的评估体系,涵盖了我们算法的方方面面都算了,不同角度区分,第一个方面是算法功能,这个包含了一般所说的算法的视觉化,涉及到准确率、自然语言处理等等。
第二个是跟传统的软件开发相关的,涉及到代码识别。
第三个这可能是深度学习,设计的范围是不是好。
第四个训练数据集成共享,它的行为特征。
第五个方面是样本,包括在前面也向大家介绍过,现在还没完全数据驱动的方式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六个方面关于软硬件平台的依赖,因为现在在做深度学习算法不仅仅是在CPU上,在GPU上也会涉及到很多,以及在各种深度学习的框架上去做,不同的平台是不是会对我们可靠性造成影响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第七个环境数据,对整个环境数据,深度学习算法运行以后,在设计的时候,在训练的时候那些数据是不是一样的,因为很多情况下,发现我们数据不一样,算法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对它心里有数,所以我们把整个数据分成七个一级指标。
这七个一级指标,我们分别在需求、设计、实践和运行阶段都分别做了描述,也分别建立了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深入关键的动作以及输出,都有一个相对比较框架性的要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