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爆料称自己的手机疑造一些外卖软件恶意监听,具体的事件如下:
据《IT时 》 道,2018年中旬,上海的孙女士在和同事闲聊的时候提及自己想喝CoCo奶茶,在打开饿了么APP时就在推荐商家首位看到了该奶茶,而在此之前,孙女士并未在外卖软件上购买相关奶茶,也没有搜索有关信息。
同样,在北京,有人和朋友说自己想吃鳗鱼饭,然后过了一分钟左右打开了饿了么软件,推荐的顶部恰巧就显示了一家鳗鱼饭的店。虽然他之前在软件上买过鳗鱼饭,但是那已经有过去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为了验证自己的手机是否被监听,该用户于第二天早上在没有打开手机时就大声说自己想吃披萨,然后打开软件后,推荐位也出现了披萨店。
于是,这位用户将自己的情况发布到微博上,竟有几十位 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据 道,有人测试了两款比较常用的外卖软件:美团和饿了么。均出现了 友的相似情况,根据用户的说话智能给出推荐。
然而,在测试中,两款软件的麦克风是没有权限的。但是微信天猫是有麦克风权限。
如果关掉微信天猫的麦克风权限,则外卖软件就没有出现相关“智能”推荐的情况了。
据知情人,宋宇昊认为:一款软件通过另一款软件获取信息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且有一条共享资源的传输链路。不过,虽然技术上成熟,但是软件不能进行相关操作。原因大家都懂。
虽然很多 友都在 络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主要是分为两派。
有类似的经历的 友纷纷谴责这种行为,但是也有一些大佬说这就是无稽之谈。
然而,不管两款外面软件是否给出否认,我们身边确实有人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具体的原因大家如果深想的话不寒而栗。
然而,也有 友好像在“监听”软件上越跑越远,说起了某宝。
对于现在的互联 时代,用户是真的没有什么隐私了。
有的软件,关了权限没法用,它就进不去,打开了又不断窃取用户信息,不少人都惴惴不安。
希望能出台相关法律,能彻查关于此类事件。
3.15才刚刚过去,信赖才是消费的基础。
大家怎么看这件事?欢迎留言和我讨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