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话轰炸”软件公然买卖 骚扰电话怎么就治不了?
通过 络搜索输入关键词“呼死你”,相关信息成千上万。这款软件在 络上可以随意下载,有免费版、震撼版、变态版等多个版本。有的版本注册以后,可以进行免费试用。
漫画:“骚扰” 新华 发 程颐 作
类似“呼死你”的骚扰电话软件并不是新技术,更不是高科技。这种软件曾被有关部门用来治理街头广告,如今却被滥用。原本是治疗城市“牛皮癣”的一剂“良药”,现在却沦为一些不法分子发财的手段。
中国互联 协会12321举 中心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半年内, 民每周平均收到骚扰电话21.3个。据中国互联 协会发布的《中国 民权益保护调查 告2016》,近一年来,中国 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为遏制骚扰电话,不少管理部门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清 行动”“查处伪基站”等整治活动,频率并不低,但在实践中,治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难度。怎样界定和认定骚扰电话?如何细化电信企业必要的制止措施?这些都亟须监管部门拿出明确的规矩。
骚扰电话为何堵不住?对于一般性的骚扰电话,有通信管理部门人士表示“苦于没有执法依据”。“以前有运营商尝试关停被投诉较多的 码,但对方却以‘我付费我使用’为由表示抗议,就再放开了。”
通信行业业内人士称,对于一般的固话和手机电话,运营商或许不便监管,但对于频繁的 络电话骚扰,相关部门从技术上讲完全有能力“管死”。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改 软件,但改动了的 码到达电信运营商的交换机之后,是可以识别出来的,关键是运营商愿不愿管控的问题。
法律人士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厘清“电话营销”“电话骚扰”“电信诈骗”的边界,或者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要求运营商对此类标记 码进行限呼等管理。同时,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形成保护个人信息的长效机制,运营商应不断提升自身对 码管理的能力,让普通用户易得、易用的防骚扰电话软件,成为“标配”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邦俊认为,“互联 +”时代下,电信诈骗的便利性大大提升,应从多个角度设计法律制度,从刑事立法角度,可以参照金融诈骗、保险诈骗等模式将电信诈骗独立成罪;尽快出台相应的电子证据相关细则,明确并严格落实金融、电信等监管机构和具体运营机构的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