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想到,露营会成为一场中国「全民运动」。
在 2015-2020 年,中国露营市场规模五年中迟迟没有突破 200 亿,直到 2021 年,窜火箭式地爆发,增长率近 80%,达到 299 亿,艾媒咨询的《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 告》提供了这组数据。
李桃已经在深圳 3 年了,上个月端午假期她开车 60 公里从深圳城区到了一个所谓的「小众」海滩,一下车她就被震惊了:离海岸不远 30 米,几十张帐篷一字排开。深圳的大多数海滩已经成了城市中产的经济露营地。这样的场景,在成都青龙湖也能见到。
中国露营经济正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据艾媒预测,中国露营市场规模将会在 2025 年达到 562 亿。2021 年,与露营相关的行业涌现了超过 4 万家主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露营的大风吹得起所有户外装备企业吗?
01 装备升级大战:从简单露营到精致露营
露营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装备升级游戏。单以露营来说可以分为简单露营、精致露营和营地露营这三种露营形式。其中,营地距离、携带物品、难易程度及成本价格,从小到大依次排开。
如果说前几年 交媒体里流行的还是拿块野餐毯、再带点水果零食去公园拍照,那么发展到今天,简单露营已经升级为了更为复杂的精致露营、营地露营。其中帐篷、露营烤架、移动电源,甚至露营咖啡壶、床垫都成了必备品。
有研究机构做过测算,置办整套长期露营装备需要花费 4615 元。笔者一位友人在闲鱼上置办了全部二手装备,也花费了三千多元,也印证了这一数据。
从简单露营到精致露营,人们正越来越需要装备。
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首日国内露营产品预订量较五一首日增长 68%。此外,2022 年开年至今,平台露营产品增长率已达 800%,这一增量也给正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携程,提供了希望。
而对于中国露营产业链来说,行业洗牌期来了。
目前国内露营市场大体可分为两部分,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高端市场仍由海外品牌把持,大众市场则由老牌户外露营品牌和露营新势力瓜分。
在高端市场这块,主要有三个品牌占优势,分别是日本品牌 Snowpeak、丹麦品牌 Nordisk、韩国品牌 Kolonsport,这一类品牌的共同特点是拥有长久品牌历史,并且产品单价高、拥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属性。
比如被称为露营界 LV 的 Snowpeak 就是成立 120 年的日本老品牌,前身是主营登山用具的「山井商店」,经历三代掌门人之后「山井商店」从登山装备变成了露营用具品牌,第三代掌门人山井梨沙提出将户外美学与日本工艺结合。目前产品线主要是野营装备、炊具方面研发,价位区间多在 4500-8000 元。
相比这些「外来者」,占领大众市场的中国本土户外露营品牌可能没有那么多「美学理念」,更接地气。中国国产露营品牌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营时间较长的户外品牌,包括牧高笛、三夫户外、骆驼。另一类是顺着露营经济萌芽而起的新势力品牌,包括挪客、黑鹿等品牌。
在这两个阵营中各有一个「拔尖选手」,牧高笛和挪客。
目前,牧高笛和挪客的国内年收入规模分别达到 3 亿和 4 亿,据研究机构测算,牧高笛的市占率 1%,挪客的市占率为 1.3%。牧高笛 2022 年第一季度财 显示,公司主营收入 3.27 亿元,同比上升 56%。
牧高笛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图源:牧高笛官
而成立于 2010 年的挪客,也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资本热捧。据悉,4 月初挪客首次接受外部投资,完成了由钟鼎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融资。
但并不是所有的户外露营装备都能像挪客和牧高笛这样乘风而起,比如 1997 年成立的三夫户外就被拦在高速增长的门外。
三夫户外最辉煌的时候每股曾达 63 元,然而露营经济的火热而并没有挽救三夫户外,直到现在三夫户外股价仍在 12 元左右徘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