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期
5G与软件定义时空对接
全球5G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全球最大的IT互联 工程,仅美国在5G 络建设上的估计投资就达到2750亿美元。如何保持基础建设的先进性和成本平衡,怕是只有靠软件定义了。而数年来大喊口 的软件定义现在也终有望借5G东风不断加码,5G吹响软件定义集结 角与5G建设对接。
软件定义天天喊却落地难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博士曾说,“数字驱动一切, 络重构一切,利用数字技术,所有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可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里,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少钱、少人、少装备的窘状。软件定义技术顺势而起,但是软件定义要植入传统 络是很难的,所以这5年来没有什么起色。
软件定义从定义 络延伸
可是当人们发出“软件定义一切”的豪言壮语之后,摆在其面前的却是技术标准的缺失、商用硬件的匮乏、体系结构的孤立、系统安全的隐患,让软件定义一开始仅仅是纸上谈兵,落地不易。即使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演进,软件定义技术开始走向成熟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延伸,软件定义 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等。然而有能力部署与实践的往往是行业巨头或大型企业,一般企业基本无缘体验。
传统 络改软件定义不灵
众所周知,如想把旧衣服上改造为时尚款式,可比重新设计一件时尚衣服装要难的多,80%可能失败。要把传统的电信 络改成软件定义 络也是一样,因为传统的硬件设备并不支持连通协议,无法做到集中管控与运维。
但软件定义却不同,比如软件定义 络,就可通过一组API对 络设备进行任意的编程从而实现新型的 络协议、拓扑架构而不需改动 络设备本身。这就是软件定义的魅力。而当我们组建5G 络之时,如果采用软件定义的方案,成功率将变为100%。
5G与软件定义时空对接
电信行业一直被专有技术模式所主导,CIO们不得不被这些限制所束缚。可是面对更5G移动 需求,显然需要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便是软件定义。因为5G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无线协议,它还包括各种技术创新,例如新天线设计和无线电接入 络,可改进 络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方式。
而不论是5G中的 络切片技术,还是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应用,软件定义都与5G的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另外可决定5G的未来的软件定义 络(SDN),更是将无线 络的基础设施与昂贵的封闭硬件解耦,并将其转变为运行于通用商用硬件智能软件层上的关键。对于这种无线 络基础设施的软件定义,在增强支持5G高速和低延迟,以及物联 中大量端点所需功能的自动化,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软件定义是5G神经
软件定义基础架构是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更是打好5G建设的基础,因为其可快速适配企业应用场景,实现敏捷、安全、高效的业务管理。据IDC预测,到2021年,50%的企业基础设施将使用认知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管理运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而其中的 络连接将少不了5G的参与和分流。
未来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需要生就了智能、云原生、边缘适应、融合统一、安全嵌入与自治,其核心KPI包括自动化、系统部署模式、系统消费模式与IT投资优先级。这些无疑也是为构建5G移动 络提供所必要的基础平台。
应用离不开软件定义迭代
可以说,软件定义是从开源中衍生出来的物种。而开源在任何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全球 区的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开发人员就软件的创新和改进进行协作,供应商则在这些发展基础上构建增值产品。实际上,未来的5G应用也同样如此。
在日益开放的无线基础设施世界中,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运营商设置的专用5G应用程序商店,来测试和验证他们的应用程序。这时就需要一个开放的、软件定义的模型,才能满足5G应用的高速迭代与持续创新。
结语
5G即将为软件定义迎来生机,但愿智能化也顺5G而普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