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华为后是大疆,外媒的黑锅什么时候才能扣完?
近日,外媒 道称,安全公司Synacktiv和Grimm的研究人员表示,“大疆的无人机控制应用 DJI Go 4 可能并不安全。”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极其正常的辅助软件,却被外媒扣上了监控用户信息的帽子。
隐私漏洞是假,抹黑大疆是真
据外国安全公司Grimm安全公司在 上给出一份 告称,该应用程序可以绕过谷歌应用商店,直接实现自我更新功能,并且应用还可以在被用户关闭后自行重启,并继续在后台运行,包括继续发送 络请求,这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
然而有趣的是,该功能恰恰是为了保护用户安全而设置的保险。
要知道,无人机作为一种远程遥控设备,其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在实际应用中,黑客很容易根据不同传感器之间传输协议的不同而打开漏洞,进而夺取无人机的控制权或窃取无人机内部的资料。而DJI Go 4的实时更新功能正是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而诞生的。
通过干扰模块间的通信,黑客很容易取得无人机控制权
据大疆工作人员介绍, 传 告中的应用程序更新功能,对于减少被黑应用的使用非常重要。这些被黑应用试图突破地理围栏和高度限制功能(也就是让无人机可以深入禁飞区,进而完成非法目的)。而DJI Go 4再没有用户输入的情况下,是不会重启的。
而外媒指责大疆的另一个问题则是,DJI Go 4允许安装其他应用,而按照谷歌应用商店的规定,从谷歌专有安卓市场以外,下载代码是违反规定的。也就是说,大疆“擅自”引来了第三方。 告中还特别指出微博这一“第三者”的存在,称在这个过程中,微博SDK(软件开发工具包)也会收集用户的私人信息,并传输到微博上。
这个漏洞确实存在,大疆也在第一时间删除了漏洞的SDK,但有这种漏洞的并非只有大疆一家。据 道,由于安卓平台的软件供应商非常多,而谷歌混乱的采购系统就让该类案件时有发生。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两项对大疆的指控,一项是毫无根据的胡搅蛮缠,另一项是任何软件都可能存在的系统漏洞。二者都充满了外媒对于大疆的恶意。而事实上,这也不是大疆第一次遭受这种恶意攻击了。
屡次被抹黑的中国企业何时才能发声?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外媒第一次抹黑大疆了,早在2017年,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的一个备忘录称,“中国大疆创新科技公司的商业无人机和软件很可能向中国政府提供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和执法活动的数据。”
大疆公司当时对这一备忘录的说法予以否认,并一份声明中表示,大疆不会收集和访问用户的图片、视频和飞行日志等用户数据,除非用户主动上传和分享。
这已经不是大疆第一次遭受诽谤
就在今年年初,出于安全考虑,美内政部决定停飞该公司的整支无人机机队,仅仅因为这些设备至少部分是在中国制造的,间谍风险高。大疆曾表示,这一决定是出于政治原因,而非软件漏洞。
英媒将美国这一行为描述成“华盛顿对美国使用中国技术感到担忧的最新迹象”。
事实上,不仅是大疆,海康、大华、华为、中兴都因为这种无端的怀疑而遭受贸易管制。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于中兴和华为。2018年,中兴遭受美国技术封锁,一个月内损失超200亿元,而其中更有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亿元)的赔款,中兴遭受重创。
自此以后中兴基站必须采用美国零部件,“割地赔款”不过如此
华为也是近两年受美国制裁的主要对象,显示被列为贸易实体进行贸易管制,再是直接强硬出售,禁止拥有美国技术的芯片代工厂为华为生产芯片(那几乎是所有芯片代工厂)。在此政策下,未来海思的芯片将很可能无法应用于华为的最新设备中。
1840年,英国人凭借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国门,21世纪,技术上的封锁依旧能够重创我国企业。
从受限制的企业类型我们不难看出,都是在世界领先的,拥有自研能力的企业。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自研能力是在美国现有的体系(比如苹果的ios,谷歌的安卓等)之外的,能够直接威胁美国的科技霸权。
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其核心组件基本能够实现“脱美”,如CMOS用索尼和三星、镜头有国产的舜宇光学、芯片有华为海思、后端NVR、DVR也能够实现自研,可以说对于安防企业来说,脱美虽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但并不致命。这也是海康大华能够在美国制裁下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主要原因。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中美已经在科技的各个领域持续交锋。面对不愿失去科技霸权而采取强硬防守政策的美国,积极发展自研,才是我国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