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发展现状
在新时期背景下,工业制造逐渐智能化和数字化,而工业软件是工业智能化制造的重要保障,是其「大脑」和「灵魂」。
国内工业软件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软件本身的发展阶段,在纯软件阶段,国外企业称霸市场;
第二阶段,是软件的协同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业务流程进行串通和优化,国内厂商开始加快发展步伐,逐步追赶国外厂商;
第三个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不再是单一的软件,而是集成多种软件,并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国内厂商基于中国工业发展实情,加快本土软件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始逐步超越国际厂商。但是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软件协同应用末期“工业云”前期之间,国内厂商整体尚未能在技术与服务水平上超越国际巨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腾飞,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加快,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中国将继续保持着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增长主力军的地位。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720亿元,同比增长14.6%,2020年1-11月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达到1794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时,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占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市场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31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占比为2.45%。
而从工业软件行业细分产品结构来看,工业软件细分产品可分为嵌入式软件、协同集成、生产管理类、生产控制类以及研发设计类,其中嵌入式软件为我国工业软件的主要细分产品。据赛迪最新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中嵌入式软件销售额占比57.4%,研发设计类占比8.5%,生产控制类占比17%,其余占比17.1%。
近年来,以美国、德国和中国为首的制造业大国在工业互联 标准方面纷纷根据自身优势提出标准体系的建设方案。美国以工业互联 联盟IIC为主体,由GE联合AT&T、思科、IBM和英特尔等厂商,以参考架构、测试床、应用案例为关键工作抓手,通过企业自主设立的应用案例组织垂直领域应用探索,推动工业互联 加快落地。由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德国电气电子(ZWEI)和信息技术协会(BITKOM)共同设立的“工业4.0平台”,确定了规范与标准、安全、研究与创新三大主题,以目前广泛使用的底层协议为基础,重点推进数字工程的标准制定。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实,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软件应用范围和深度扩大,结合前几年行业增长情况来看,未来五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持续以两位数幅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于2026年突破4300亿元。
国产工业软件发展势在必行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大大
随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涉及智能制造的高端制造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3C产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机床行业及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端制造产业近年来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软件、尤其是自主可控的中高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作为产业前端将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产化紧迫性提高
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加深,国家对软件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政府、军事、金融等重点领域,软件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其次,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及美国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中国企业的制裁,凸显中国在高科技核心技术领域执行进口替代、国产化的重要性。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
随着全球“传统制造”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工业软件正在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性工具,是支撑国家发展和创新的隐形“国之重器”,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45万亿元,占GDP比重39.8%,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被五次写入政府工作 告,证明数字化转型早已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修课。这对工业软件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为了鼓励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工信部出台的《“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补足国内产业链短板弱项,其中工业软件将是重点补强环节。
因此,软江图灵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平台,在多个制造企业中打造智能工厂、智慧车间项目,运用大数据、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研发打造出工业互联 平台,并在多个企业试点应用,取得不错的反馈。
软江图灵工业互联 平台
软江图灵的工业互联 由 络、平台、安全三个部分构成。其中, 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络”是实现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广泛在深度互联的基础,包括 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和信息互通体系。通过打造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 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数据在生产各环节和全要素的无缝传递,从而支撑形成实时感知、协同交互、智能反馈的生产模式。
利用工业互联 平台,软江图灵为机械制造行业构建了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解决一码多物问题,建立起价值链及跨行业的协同标准,实现对象的全球唯一标识与解析、不同企业及异构系统间安全可控的信息互联与互操作。在工厂内,可标识跟踪包括设备、零部件、在制品、产品等物理对象和部门机构、订单、工艺、人、行为等抽象对象,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各级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及管理。在供应链环节,围绕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协同应用需求,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工程机械行业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管理、协同服务等业务协同。
同时软江图灵通过设备联 、接入控制平台和云MES,构建起生产现场的CPS系统,可实现制造过程涉及的关键及重大设备100%联 。通过设备数据挖掘,优化控制流程,能提升生产线设备生产协同水平,有效提升生产线生产效率,降低制造过程能耗。比如,减速机通过结合软江图灵的工业互联 平台,实现对联 机床设备的在线监测与预测性维护,使生产计划达成率提高10%。
目前,软江图灵工业互联 平台可处理数据7000多种,数据峰值的吞吐量达每秒1.1亿条,数据可靠率高达99.99%;已服务上千家企业,涵盖工程机械、新能源、有色冶炼、军工、风电、光缆、核心零部件制造等63个行业;接入设备67万多台,既包括起重机械、铲运机械、挖掘机械、物流运输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移动类设备,也包括机床、AGV小车、工业锅炉等生产类设备。
未来,软江图灵会继续探索研究工业行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更多智能制造的软、硬件,让国产工业软件迎来发展的春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