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
?
概述
?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简称电计系,主要由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两大类专业组成,共有9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电计系所有专业都是当前发展较快、行业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是四川省重点专业,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
电计系实验条件完善、师资队伍雄厚、企业资源广泛,注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各专业具有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与就业定位。
自2017年起,本系开设了“创新班”“校内定制班”“校企联合培养班”,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
?
教学设施
?
电计系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属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 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 络工程、数字信 处理、集成电路应用、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 技术、电装实习、印刷电路与表贴、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虚拟现实与游戏、大数据与云计算等39个实验室,以及创新开放实验室、达内智慧实验室、华清远见人工智能实验室、粤嵌众创空间等校企联合实验室,总面积7500平方米。
?
师资力量
?
电计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35%,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占70%,双师型教师15%人。电计系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学生学科竞赛指导,近5年完成科研成果210余项,承担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优秀竞赛指导教师55余人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赛等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300余人次。
?
校企合作
?
电计系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了企业的实践教学师资和实战项目,缩短了校内学习和 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输出质量。
2021年电计系与知名企业“软通动力”公司合作开展定制班实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年电计系与8家企业合作组建15个教学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校内实训,由企业安排工程师进行项目实训式教学,增强了毕业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
就业情况
?
电计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赛教结合、产教融合,与 会就业单位有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大部分毕业生在IT领域从事设计和研发工作,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的高水平就业,反映了电计系专业的优质教学培养成果,达成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电计系专业介绍 ?
软件工程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软硬件技术基础,精通Java语言,熟悉软件测试流程及相关工具,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并能够从事游戏开发、手机APP开发、各类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高级软件开发人才,前端设计高级人才
2
主要课程
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Java Spring框架、软件工程、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 络与通信、计算机 络、HTML5,开源程序设计等课程。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1.可在软件公司从事游戏、 站、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及软件测试;
2.可在银行、保险、证券等公司从事计算机运营及维护工作;
3.可在政府、学校及相关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管理工作;
4.可在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公司从事设备安装、维护及软件开发工作;
5.可在软件公司从事 站前端设计;
6.自主创业。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李思莉
(专业负责人)
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本科重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香港大学计算机学专业毕业,2006年入校任教至今。副教授职称。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含应用软件设计开发、 络安全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项目化教学为模式,培养行业领先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在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信息安全研究与应用及IT系统设计与管理等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2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 络、Python程序设计、神经 络与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 络协议与 络编程、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云计算、 络工程、Android移动开发、Linux服务器管理等课程。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本专业就业领域广泛,毕业生广受 会欢迎,招生就业累创新高。目前开设两个专业方向课程,分别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与 络安全方向:
1.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方向:毕业生能在医疗、金融、教育、电商零售、机器人、智能汽车等相关领域从事各种应用系统,手机移动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培训等工作。也可在金融行业,IT行业,政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行业等,从事大数据的分析、建模、挖掘,以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推广、应用、培训等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2. 络安全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等相关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管理、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还可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对口培养计划”,该计划入学即可签工作协议。
4
专业团队
刘华春
(专业负责人)
1966年出生,四川泸州人。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作,副教授。现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
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讲授,先后讲授了《 络协议与 络编程》《计算机 络》《 络安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络系统分析与集成》《C#程序设计》《神经 络与深度学习》《.NET企业级软件开发》《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 络设备与互联》等课程的授课任务,为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500余人。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主要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讲授,先后讲授了《 络协议与 络编程》《计算机 络》《 络安全》等课程的授课任务,为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500余人。主编《计算机 络安全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专业教材,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近10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申 多项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校科研发展项目近十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余项。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院根据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以计算机学科为主线,以大数据技术为导向,与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结合,构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体系,大数据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将大力实施东数西算,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我国薪资高、需求大的专业。我院是国内较早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统计学知识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展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大数据人才。
2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系统、离散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导论、计算机应用基础、Python编程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计算机 络、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络安全基础、大型数据库技术、非关系式数据库原理、Linux基础、大数据平台部署管理、数据可视化、智能推荐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1.毕业生能够在核工业各级单位、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银行、军队、证券公司和IT企业领域从事数据管理、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工作;
2.适合在金融、证券、保险、商业等数据密集型单位工作;
3.可 考数据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到数据行业部门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考研上线率达到14%。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袁连海
(专业负责人)
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任教,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教师,副教授,现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承担本科生的《计算机 络原理》、《TCP/IP协议分析》、《Linux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工作。近10年来,已指导本、专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120余人。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学院精品课程《计算机 络》的课程负责人,四川省 信人才专家库成员,西南石油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本科生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最受学生喜爱教师称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主编专业教材5部;多次获得校级和系级表彰。长期指导学生参加信息安全大赛以及程序设计大赛,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 。
物联 工程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物联 无线传感 络构建及应用、 络接入、云平台部署与维护、物联 典型系统应用、人工智能与物联 管理等核心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又懂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国家对高层人才需求增加,近年来考研人数和录取率屡创新高。
2
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传感 、云计算、RFID技术、数据库原理、物联 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应用、物联 APP开发开发、智能家居系统等。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1.面向人工智能、智能可穿戴、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 等物联 相关行业企业,从事产品研发、项目规划、数据平台管理、系统集成设计工作。
2.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物联 是互联 之后引领科技的浪潮,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每年需要的人才在百万人的量级,就业前景极其广阔。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李湘文
(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 2005年取得兰州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2008年在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工作。现任物联 工程专业负责人。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主要为高年级本、专科生讲授现代移动通信、Android应用开发、Java程序语言、Python程序设计、物联 应用开发经历、物联 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先后主持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课题。国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开放式的平台,主要包含UI设计、3D渲染、游戏场景设计、游戏策划与运营、游戏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创意设计类的专业。本专业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基础、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游戏开发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要求、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方法,让学生接受 络游戏开发、移动游戏开发、动画设计与制作、UI设计等方面的训练,从而具备动画制作、场景设计、游戏开发和界面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2
主要课程
页设计、Java、UI设计、3D渲染、游戏场景制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库技术、Unity3d游戏开发、3D游戏开发实训、游戏策划与运营、移动应用开发、影视镜头语言等课程。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游戏策划、游戏美术、多平台游戏设计开发、APP的开发、 络媒体的设计与开发、交互式多媒体 站的开发、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制作等相关工作。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徐草草
(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2003年获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现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开放式电子创新实验室、各类电子设计竞赛、课外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扎实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设备设计技术、高级程序编写技术以及 络通信技术等,成为具有宽专业基础、强技术能力、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
主要课程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智能硬件、智能仪器、物联 、工业互联 、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能源、现代医疗、汽车电子、电力等方面的设备软硬件开发和设计、产品测试、培训或管理工作。并可选择继续进行硕士研究生深造,有较宽的专业选择方向。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赵杰
(专业负责人)
1980年06月出生,山东菏泽人,2020年7月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学位。2008年9月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作,教授,现担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后备学术带头人。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主要负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蒙特卡洛方法及应用、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多次参与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厅自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通信工程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5G全 建设技术、移动应用(APP)开发、移动 络规划和优化、现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等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国家对高层人才需求增加,近年来考研人数和录取率屡创新高。
2
主要课程
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Java程序设计、通信原理、现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与优化、电磁波与电磁场、计算机 络、移动互联 与智能终端应用开发、 络安全等。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毕业生集中在电信通信部门(中国移动、电信、联通)、通信高科技公司(华为、中兴等)、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周玲
(专业负责人)
硕士,副教授,现任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2002年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2005年2008年在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工作;2008年至今现为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专职教师。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在中国电信参与西北环 10G DWDM工程设备、 管安装及全 验收测试、“嫦娥一 ”探月卫星发射等重要通信保障工,具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现主要为高年级本科生讲授“通信原理”、“电信 基础”、“专业英语”、“无线FPGA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近年主持或承担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6项。参与院教改项目5项,国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分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设计两个方向,培养掌握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掌握FPGA/SOPC硬件开发流程;掌握集成电路封装及测试技术;掌握电子系统设计技术;掌握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基本设计技能;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系统开发以及电子系统设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
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半导体物理、器件物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学、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FPGA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3
技能证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的电子工程师证、硬件工程师证、软件工程师证等;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认证考试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工程师证、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证、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证等。
4
就业岗位及方向
当前就业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尤其需要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专业就业方向既包括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也包括一岗多能的中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 本专业的就业岗位按电子系统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两个方向包括:电子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FPGA设计工程师、集成电路(IC)版图设计工程师、集成电路(IC)测试工程师、模拟集成电路工程师、数字集成电路工程师等。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5
专业团队
石坚
(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任教,现任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副系主任,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
2019年11月被评为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
现担任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电工与电子技术训练部主任,兼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训练部主任,兼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实验中心主任。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电子及信息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承担本科生的《电子系统设计》《DSP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近5年来,已指导本、专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50余人。电路与系统、信 与信息处理。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子项目电子产品设计与工艺》开放课程”项目负责人;四川省精品课程及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电子产品设计与工艺》的课程负责人;担任学院教改项目《工程训练中心实践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担任学院院级教学团队“电子产品设计与工艺教学团队”骨干教师。近年来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申 四川省教育厅、学院科研发展基金等多项项目,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人工智能
本科 · 学制四年 · 工学学士学位
1
培养目标
2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编程系列、智能图像处理与视觉技术系列、电子电路系列、智能应用系统开发设计系列、人工智能创新综合项目实训系列、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选修系列。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陈建国
(专业负责人)
2005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3月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进行“大气折射率仪”的前期研究工作、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工作;2005年7月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作,现任人工智能业负责人。
主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科 · 学制三年
1
培养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现代 会急需的中高级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主要侧重于Web全栈应用开发。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 络设计与管理, 站设计、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强调培养独当一面的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后可胜任各种企事业单位Web前端开发工程师、H5高级开发工程师、NodeJs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以及 站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不仅仅是互联 企业,随着O2O模式的越来越普及,传统企业越来越互联 化、云端化,并开始关注用户体验,使得前端和后端开发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2
主要课程
页设计、Java、Web前端开发框架、Web服务器开发基础、移动应用开发、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 络、Java程序设计、Spring框架、Java项目开发实训、计算机系统维护等。
3
就业岗位及方向
本专业的建设立足于行业的用人需求,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共同进行学生培养。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的毕业学生可以从事如下岗位工作:Web前端开发工程师、H5高级开发工程师、NodeJS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还可以从事如下相关岗位工作:服务器开发工程师、前端设计师。
学生可自愿选择加入“行业培养计划”,保障对口就业。
4
专业团队
徐草草
(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2003年获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现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
主 要教学和研究成果
官方 站
官方微信
快递:查看学校快递点营业时间及校园快递点分布图
课表:课表查询
校历:最新版校历查询
园区介绍:各园区信息了解查询
公寓开门:公寓的开门时间
期末考试安排表:期末考试安排表查询
查寝:每天的查寝通知都在这里
热水:查看学校供水时间
图文|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
↓↓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